末伏蚊子多!锦州市疾控中心建议市民清理积水
8月15日,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(市卫生监督所)工作人员深入市内居民小区,开展白纹伊蚊专项监测工作,旨在掌握该蚊种当前分布及密度指数,为后续精准防控提供依据,同时面向市民开展蚊虫防护科普,降低病毒感染风险。
8月15日,市疾控预防控制中心(市卫生监督所)工作人员深入市内居民小区,开展白纹伊蚊专项监测工作,旨在掌握该蚊种当前分布及密度指数,为后续精准防控提供依据,同时面向市民开展蚊虫防护科普,降低病毒感染风险。
记者从十堰市疾控中心了解到,当前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,境外、国内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持续,加之暑期出游、探亲访友、开学返校、劳务商务活动等人员流动频繁,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输入我市的风险增加。为守护好您和家人的健康,十堰市疾控中心呼吁来堰返堰人员配合做好以下
最近有个政策引发不少讨论:艾滋、乙肝等四类传染病的确诊信息,现在能全国联网查询了。有人说这是好事,能防着传染病扩散;但不少乙肝患者却犯了愁,觉得自己被“捆”在了一起,担心以后走到哪儿都被当“特殊人”看待。这事儿到底该咋看?咱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。
福州、泉州两地疾控部门近日发布紧急提示。从广东佛山返回人员需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。期间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。
近期,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。据《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(2025年版)》,山东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Ⅱ类地区。何为Ⅱ类地区?如何预防?一起来听疾控专家的介绍。
为不断提升疾控体系健康传播水平,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,促进机构间交流学习,更好地服务公众,中国疾控中心每月发布疾控机构两微传播影响力排行榜。
蚊虫叮咬带来的不只是令人瘙痒的红包,更可能传播多种“蚊媒传染病”,如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乙脑和疟疾等。夏季该如何有效防蚊灭蚊呢?近日,青岛市疾控中心为市民详细科普相关知识。
近期,佛山、广州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,为保障公众健康,漯河市疾控中心特此发布提醒:从佛山、广州等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域返回漯河的人员,需在返回后12天内密切监测自身健康状况。
近日,湖北疾控发布健康提示,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途径——蚊媒传播,遵循“人-蚊-人”的循环模式。
8月正值盛夏,高温、强降雨天气多发,细菌、病毒、蚊蝇易孳生,恰逢暑期出游高峰,虫媒传染病、肠道传染病、汛期灾害、高温中暑等易发。结合监测数据及国内外疫情动态,朝阳区疾控中心2025年8月健康提示:
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发布了2025年7月份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,全国(不含港澳台地区,下同)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46063例,死亡2060人。
连日来,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相关话题冲上热搜,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《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(2025年版)》中,江苏省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Ⅱ类地区,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。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。近期,基孔肯雅热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传播引发关注。该疾病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(俗称花蚊子)和埃及伊蚊,其中白纹伊蚊在洛阳分布广泛,防控形势不容忽视。
流行性感冒(简称“流感”)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,特别是孕妇、婴幼儿、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,在罹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的风险较高。
为有效防范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,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。三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县卫生监督站)迅速行动,严格落实上级防控部署,从组织领导、应急响应、技术培训、监测预警、物资保障等多个维度,全面筑牢虫媒传染病防控防线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。
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都是通过媒介伊蚊(武汉俗称“麻蚊子”)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属于蚊媒传染病,当前正值夏季,是蚊虫孳生活跃季节,我市与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和珠三角等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地区人员往来频繁,由广东佛山等地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输入我市,引起本地传播
第一条 为规范和指导传染病疫情预警工作,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,预防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害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,制定本办法。
近日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《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(2025版)》中,广西被列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,与广东属同一风险级别。从我市卫生健康部门了解到,目前柳州暂无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病例,市民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无需过度恐慌。
2025年8月13日,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刘中夫的一则介绍,在公共卫生领域投下一颗“重磅炸弹”:目前疾控系统通过应用多病共检专病提报系统,从流入地和流出地双管齐下,加大对艾滋病、乙肝、丙肝和梅毒的筛查工作力度,并且身份证信息中已关联覆盖上述
#艾滋甲乙丙肝一张身份证可全国查询#2025年8月13日,中国疾控中心宣布将艾滋、乙肝、丙肝、梅毒四类传染病确诊信息与身份证绑定,实现全国疾控系统实时共享。这项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传染病防控进入“数字治理”新阶段,更引发了对公共卫生治理模式转型的深层思考——当